大家有没有注意到,兰博基尼推出的全新大牛——.5万起售的Revuelto(名字是不是没有Aventador好记),发动机还是6.5升V12,不过加上三电机之后功力猛增,直接干到超过匹,要知道上一代大牛的终极版本SVJ也才匹。目前它正在纽北赛道刷圈,预计圈速会比老款大牛要强得多。
其实早在“三大神器”——法拉利拉法、保时捷、迈凯伦P1——推出以后,兰博基尼是不屑做混动超跑的,然而可能是因为兰博基尼在各大直线加速赛上被完虐,让这家老牌超跑厂商面子挂不住,于是,“打不过你就加入你”。
而这也让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忠实燃油车粉陷入深思:未来真是只属于电动车吗?其实现在格局已经很明了:汽车作为一主要能源载体(耗能产品),从“油切换到电”已经是不可逆,只能说短期内电动车技术还不会像发展年以上的燃油车那么成熟,但从“原本执拗的超跑厂商已经妥协”这个角度去看,未来十年我们的汽车将会是多元化的。
短期内燃油车不会消失,无非是这个汽车产业链已存在百年之久,按照人类几千年用马车的历史,也是在这一百年被汽车代替,因此我认为燃油车被完全替代大概还需要十到二十年,在这期间它们的数量将急剧下降,直到最后只存在于博物馆或者收藏爱好者的手中。
而今天我要论述的观点主要是:纯电动车目前仍有四大痛点!
痛点一:动力电池的技术瓶颈尚未突破。
虽说锂离子电池是现阶段最好的电能载体,可是已经达到了它的物理极限,想要增加续航能力,几乎唯一能做的是继续增大电池包容量,可这又会带来车辆自重的增加。
纯电汽车在一些平原地区续航表现可以接近理论值,可是到了山区或者高原地区,续航就会猛降30-50%,而且这些地区又恰恰是基础电力设施相对薄弱的地方,动辄上万亿的基础建设资金,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建设,还要花很长的时间,并且后期的维护和保养成本都不小,如何平衡这笔经济账就是一个权衡起来很困难的问题。
痛点二:气候对电动车的影响。
以我国的地理位置为例,像广西、广东、福建一带就常年有着电动车适宜的温度,而到了冬季寒冷的北方,电动车就很可能会出现昨天晚上充满了电,第二天早上就掉了百分之二三十。
还会出现的一种情况是:一些司机为了节约电,不开或少开暖气空调,这时用车体验属实没有燃油车那么好。加上冬季北方电力系统供应耗损也比南方大,还是从经济角度出发纯电动汽车在短期内无法解决总成本问题。
痛点三:发达地区充电设施建设成本(电动车充电成本)或将增高。
就目前纯电动汽车的发展态势来看,首先会普及于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,可是这些地区和城市的地价会随着经济发展提高,建设充电站的成本也可能越来越高,而基础设施建设速度越慢,人们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欲望也会减缓。另外改造电网的成本,以及发电基础设施的建设,都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。
当然,我国在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走在了全球前列,一方面减少火力发电厂数量,加强水能、核能、风能、太阳能应用,可以看到在西北地区有越来越多的风能、太阳能电厂,西南地区则有着丰富的水电资源。还有我国的第三代核电站也在加紧建设,从而实现源头供能与终端储能设备(充电站、电动汽车)增加的平衡关系。
痛点四: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不够稳定。
前段时间碳酸锂每吨价格突破60万元,对这条产业链上的每一个参与者都或多或少带来压力。另外,碳酸锂的开发及制造也没有石油产业链那么成熟,短期内开矿数量及质量有待提升。同时受原料全球分布和地缘战略影响,例如美国提高债务上限,对全球金融市场大肆放水,从而造成原材料市场价格长期居高不下,甚至碳酸锂价格不降反升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,因此纯电动汽车的单车制造成本压力也会相应存在。
插电混动,将会是未来十年最优解。
那么,像兰博基尼、法拉利、保时捷这样的超跑厂商都在采用的混动方案,将会是未来十年的最优解。一方面是燃油机足够成熟,可以担当直驱和发电的角色,另外一方面是减少电池包重量,以减少能量消耗以及安全方面的问题。其实在这一点上,国内的厂商已经经过第二阶段的论证开始实际应用。
以前有些插混车采用小电池包发现动力系统运行不够高效,或者会出现能耗高的情况,也有电池做得太大出现资源浪费,还有车辆成本降不下来、车价高没有人选的情况……而到了现在,总体上我们已经走出了“弯路”。
如今比亚迪、长城、吉利这些品牌的插混车型,发动机热效率不断提升,另外电池包在18-36度之间也是比较理想的一种平衡方案——即纯电续航在-公里以满足城市纯电通勤,郊区、自驾游也没有里程焦虑。以后插混车型从A级-C级基本都可以按照这个思路去打造,D级车则可以适当增加电池包容量,用更高效的2.0T发动机配合即可。
实际上据研究发现,“液体”依旧是最好的能量载体,我们不妨大胆做出猜想:在未来的一个时间节点停止使用汽油,不过还需要找到一种能有效替代汽油的载体,如果结合现有的插混技术以及基础设施布局,可行性比较高的方案是:
第一代可以使用汽油+甲醇再过渡到甲醇提供燃油机能量,这一点现有的加油站都能进行改造,继续实现插混技术迭代升级;
第二代电混技术还是可以使用甲醇或者氯氨供燃油机发电,小电池闪充闪放技术(这在日产e-power超混电驱已经实现了一部分),能够消除汽油燃烧后的污染;
第三代则是走向能源、环保平衡的氢能燃料电池技术方案,使用甲醇或者氯氨和水反应制氢,用氢推动燃料电池,氢燃料电池效率高,不用把积累的基础设施扔掉,这一套基础设施延续下来能用三代汽车。
未来的新技术有无限想象的空间和可能,而我们已经走在了全世界的前列,按照“游戏规则”的发展方向,我们作为重要的参与者和制定者,真的可能会带领全世界进入汽车制造新纪元。
世界新能源看中国,中国新能源很来电!
文|谭力辅
图|网络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0431gb208.com/sjszlfa/611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