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杨国英
昨天,霜降之日,房地产税落下重锤。
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作出决定,授权在部分地区开展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。
对这则新闻,我见怪不怪。
毕竟,在一周前,最高领导人在《求是》刊发的重磅文章中已经明确提及房地产税。
毕竟,过去一年,我一直在跟踪房地产税的蛛丝马迹,并在今年春节做出提前预判:“房地产税,在年、最迟年,将大概率通过立法程序,然后再正式启动。”
现在看来,我的这个预判,还算精准。
房地产税的扩容试点,以及可预见的全域推广,对中国经济、对中国社会,对每一个中国人,绝对是一个罕见又罕见的大事。
为什么称为罕见又罕见?
1,房产是中国居民财富的大头(占比70%);
2,房产是中国货币的蓄水池(压制了通胀);
3,卖地收入是中国地方财政的大头(超过40%)。
过去20年,一大批中产阶层,通过不断买房,实现了财富积累和阶层跃升。
过去20年,我们的M2(广义货币量)暴增了16倍,之所以没有引发严重的恶性通胀,关键是房地产锁住了绝大多数超发货币。
过去20年,我们的城市化世界第一,而城市化建设的财力支撑,主要依靠地方政府的卖地收入。
房地产造就中国过去20年。
房地产税将改变中国未来20年。
这种改变,是结构性的,是深度影响中国经济、中国社会、以及每一个中国人的。
这种改变,将从以下三点,彻底改变中国人的财富观念、中国金融和中国经济的源动力。
房产的核心属性,从原来的投资品,变成了现在的消耗品。
货币的蓄水池,从原来的房产,变成了现在的股票。
经济的主导力量,从原来的房产基建,变成了现在的科技创新。
没有房地产税,房产本质上是投资品(持有环节不需要交税),而有了房地产税,房产本质上将是消耗品。
所谓的消耗品,就是持有环节必须缴税,持有环节需要缴税的,这就是消耗品了,比如,持有汽车每年需要缴纳车船税,所以,汽车本质上是消耗品,而绝无可能是投资品。
以后,你持有房产,每年也需要缴纳房地产税了。当然,人均会享有一定的免征面积。
因为以前房产是投资品,不需要缴纳持有税(房地产税),所以,过去若干年,中国社会习惯更将多的财富,堆砌在房地产里,房地产也因此成为了中国货币超发的蓄水池。
现在房地产税加速了,将彻底打破这一传统惯性。
房产变成了消耗品,社会财富更多的配置,只能进入股市。
房产变成了消耗品,货币超发的蓄水池,将变成股权市场。
房产变成了消耗品,中国经济的主导力量,将变成科技创新。
再说一说,房地产税对哪类人群伤害最大?
1,对普遍家庭,肯定没什么影响。
客观地讲,我们的房地产税,是兼顾民生的,会有40-50平米/人的免征面积,不像美国或日本全面征收。
普遍家庭,其实没多少房产,尤其是在高价、以及房地产税先行的一二线城市。
2,对真正的富人,其实也没什么影响。
上文讲了,房地产税的推进,让房产本质变成了消耗品。
既然是消耗品,对真正的富人,其实是无所谓的,至少对他们的生活,没有太大影响。
想开好车,本身就默认它的消耗成本,比如开蓝博基尼、法拉利这样的豪车。
想住豪宅,想更好的居住环境,同理,那就缴纳房地产税,要知道,包括房子、车子等在内,这类消耗品对真正富人财产的占比,那是很少的。
真正对富人产生影响的,不是现在的房地产税,而是还要再等几年的遗产税。
3,对伪富人的影响,才是巨大的。
在没有房地产税的若干年里,中国各大城市都普遍存在这样的伪富人。
比如,家庭净资产万,就敢在一线城市住独栋别墅;家庭净资产不到万,就敢在二线城市住独栋别墅;家庭资产万,就敢在三线城市住独栋别墅。
这类人,本身仅是中高产阶层,而不是真正的富人,但这类人却与真正的富人居住在同一小区,所以我称之为“伪富人”,像这类的“伪富人”朋友,我有很多。
这类人,家庭净资产小于房产价值,所以,房地产税的落地,将对这类伪富人产生巨大的影响,他们的命运甚至因之而改变。
比如新一线的南京或杭州,家庭净资产万,一套平米的独栋别墅现价值万,一家三口免征平米,剩下的平米仅以1%税率计,那么,一年需要缴纳房地产税27.5万。
而这一类的中高产家庭,部分家庭年收入仅有万,陡然新增每年近30万的房地产税,必将大幅降低他们的生活质量。
受此影响,这类流通性弱的所谓豪宅(一是总价高,二是住这类房产必缴房地产税),在未来两三年内,房产价值大概率要下降25%左右——这意味着,上述净资产万的中高产家庭,在未来两三年,不仅生活质量大幅降低,而且家庭净资产将遭受腰斩。
房地产税,是对房住不炒国策的终极闭环。
当房产本质属性变成了消耗品,那么,整个社会的观念,也将发生终极的变化,与汽车消费一样,房产也是一种消费,99%的人,也只会购买与自己实力匹配的房子。
真正的富人,几个亿身价,住三五千万的豪宅,多交点房地产税。
一般的中高产,一两千万身价,住一千万左右的房子,少交点房地产税。
普遍人群,两三百万身价,或许还有房贷,不交房地产税(有免征面积)。
最后,说说我对宏观预判的心得。
有些朋友一直纳闷,过去这些年,我为什么对楼市、股市的大势,预判得如此精准。
我的心得是,做宏观趋势判断,要立足经济分析,又要超越经济分析,比如,今年春节,我对房地产税的预判,主要立足中国政治和文化的大转型,而不是其他。
其实,去年底对互联网平台垄断的打击,本身就是中国政治文化大转型的重磅信号。
在这一重磅信号之下,结构性降低资本对社会运行的主导权重、以及推进共同富裕,则是必然之势。
所以,紧随之后,打击教育资本化,明确推进房地产税等等,则又成了必然之事。
对股市的预判,也是同理。
比如,今年5月开始,我明确提示今年A股重点是“科创三宝”,因为,“科创三宝”的意义,本质是在重塑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话语权。
今天的文章有点长,不多写了。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0431gb208.com/sjszjzl/291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