毕业论文
您现在的位置: 蓝博基尼 >> 蓝博基尼选择 >> 正文 >> 正文

逆风而行,才能顺势而为产业链真的外迁

来源:蓝博基尼 时间:2023/2/3
看白癜风到中科白癜风医院 http://pf.39.net/bdfyy/bdfjc/

引言

悬链理论,很重要。

近来,一种说法甚嚣尘上:中国的产业链外迁了。例证是:耐克产线迁至越南,富士康在印度大建工厂并称随时随地转移生产基地,戴尔不再使用中国造芯片并扬言外迁,甚至马云都将阿里巴巴总部搬到了新加坡。

汽车行业中,更是有菲亚特、Jeep、讴歌相继退出中国,斯柯达正在考虑退出;特斯拉上海工厂三期被推迟,有报道称其新工厂可能落户于印尼、韩国或墨西哥。

似乎“产业链外迁”成了一种风尚,但我们得先搞清几个概念。

一、产业链的「链」是什么?

产业链的英文不是IndustryChain,而是IndustryCatenary。

中文都是链,但含义不同。Chain指一条任意形态的链,链上每个点受力不同;Catenary是悬链,特指两端固定、质地均匀的一条链,在重力作用下自然形成的一条曲线,它的每个点都受力平衡,因此整个链条异常稳定。

金门大桥、润扬长江大桥、舟山西堠门大桥,都是应用了悬链理论的悬索大桥。

悬索大桥的核心是:缆索。它悬在两个索塔之间,形成一个近似开口向上的抛物线(其实不是),这就是著名的悬链线,也是整个大桥的主要承重结构。它向下伸出长短不一的吊杆,共同拉起一个平坦的桥面。

这种桥的玄妙之处在于,它不需要桥墩,只用悬链,就能实现大跨度架桥。

▲达芬奇《抱银貂的女子》

悬链概念,最早由达芬奇在画《抱银貂的女子》时提出。当时他就琢磨,女子颈上的项链因为哪种数学原理,才展现出这样的自然之美?可惜他和之后的伽利略都没想出正确答案,直到年,天才少年约翰·伯努利解出了悬链线方程。

它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建筑中,也在经济活动中。

如果从Chain的概念理解,可以理解为外迁让中国失去了产业链中的一部分,被更具竞争优势的邻居抢走了,中国在零和博弈中成了失意者,甚至是资本弃儿。

如果从Catenary角度理解,中国是放弃了一部分低端制造业和高熵值资本,但重构了技术含量更高的制造业和更稳定的实业投资。

▲舟山西堠门大桥

仔细看一座悬索桥。悬链两边的索塔,可以看作是原材料和能源;悬链下的吊杆有长有短,可以看作是劳动力的数量;桥面相当于技术,一路向前;一辆辆汽车相当于企业,有不同路径可选;而悠长的悬链则是资本的逐利性,它是整个系统的关键且必须保持动态平衡。

由于悬链的稳定性,决定了资本的逐利性不会那么脆弱。

这也勾勒出了资本的大致流向:先在原材料量大价廉、人口红利丰厚的初级市场进行原始积累,而该市场也靠薄利多销与资本维持动态平衡。随资源和人口红利减少,资本会来到一个转折点,要么继续留在该市场但采用更多自动化设备、向更清洁能源前行,要么驶出主道,准备离开这个市场,去寻找下一个初级市场。

所以,当我们看到企业在一个市场经历劳动力由多变少时,其实就像开车过桥时看到吊杆由长变短一样。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,既不代表这个市场一定衰落了,也不代表这座桥要塌了。车里的人不觉得是回事,大桥更不觉得是回事,但在远处看风景的人可能会惊呼:产业链外迁了!

产业链一直在那儿,只是它到了新阶段。

这个新阶段的起点,就是刚提到的悬链最低点,也是大桥的最中间。这时车辆的加速度确实很小,但绝对速度仍在高位运行。

这也是中国现在的状况:年中国GDP增长3%,人口总量减少85万。

在所有资本逐利的所有要素(原材料、能源、技术、人口、资金)中,最关键的还是人口,它基本决定了一个市场的性质和未来走向。

年中国开始实施独生子女政策,此时第一波婴儿潮出生的50后和第二波婴儿潮出生的60后,同时进入了生育高峰,导致中国新生人口在年又达到一个顶峰(万),形成第三波婴儿潮。

过峰后,新生人口一路缓慢下行,直到29年后的年才出现一个小高峰(万),勉强形成第四波婴儿潮。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年正式实施的“全面二孩政策”,随长尾效应及房价筑顶,新生人口在年之后出现快速滑落。年,伴随疫情新生人口跌至万;年终于跌破万至万。

这是建国以来的第二低,仅次于年的万。

如果只看20-30岁的年轻劳动力,他们的出生年代为-年,正好处于新生人口快速滑落的区间。这也解释了为何工厂普遍招不到工人。

更雪上加霜的是,90后大多是家庭中的独子,他们从小受到的是多达6位长辈的疼爱,让他们像父母年轻时一样去做纯体力活、接受相对艰苦的工作条件、挣着刚刚果腹的工资,却面临着天价房价和高成本婚姻,他们是不情愿的。

客观上的劳动力减少、主观上的思想变迁,让所有工厂陷入长期的用工荒。当节节上升的人力成本逼近利润红线时,所有的工厂不得不另谋出路。

这时有两个选择:产业升级、产能出海。

二、产业链「外迁」的真相

浙江诸暨,中国袜业之都,年出口额亿。近年不少工厂迁往越南、泰国。

原因简单,除了原材料上涨,最主要原因是产业工人不足。以前的劳动力主要来自贵州、云南,但到了适婚年龄后他们选择了返乡定居。而新成长起来的年轻人,宁肯去做直播、跑外卖,也不愿意来东部打工了。

▲图片来源:车聚网

与此同时,工厂也在发生变化。以前袜厂需要十几道工序和大量人工,现在袜机越来越先进,开始采用线头连织技术,即一根纱线织到底就变成一只袜子。这样一来,一个袜厂只需几套自动化设备就能正常运转。

这样的自动化袜机约10万元/套,零部件的精密度较高,车间也需保持恒温恒湿,不然纱线的张力系数有变化,会影响袜子的弹性。但因效率高、更新快,很快热销。目前年产量约一万台,跃居世界首位,未来销量仍在看涨。

于是,诸暨从袜子之都,升级成袜机之都。

这个变化的核心是:以人工为主的旧产业所流失的产值,在以机器为主的新产业中得到补偿,总产值不变甚至更可能实现几何数增长。这就是一个产业升级的例子――这时你还惋惜袜厂外迁到越南、泰国么?

难道我们要一直怀念并停留在之前“出口1亿条牛仔裤才能换回一架1架波音飞机”的时代吗?如今我们自己也能生产C了,有什么不好?

▲图片来源:车聚网

同理,耐克外迁产线也有类似原因。中国的人力成本越来越高,工厂的机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,这样不再需要大量人力。事实上,后者是主要因素。

早在年,耐克便与高科技制造公司Flex合作,研究如何提升制鞋工序的自动化水平,并应用了很多新技术如:激光切割和自动涂胶。

据花旗分析师估计,通过Flex自动化工序生产耐克鞋,人工成本减少50%、材料成本减少20%,同时还能节约大量工时以配合旺季销售,相当于把毛利润率提高了12.5个百分点。如果让Flex工艺占到北美销量的30%,耐克将节约4亿美元。

更重要的是,耐克在迁出劳动密集型市场后,还能摆脱“血汗工厂”的恶名,更好迎合发达市场消费者的道德偏好。

这种名利双收的好事,资本哪有不干的道理?

这时,你再跳出来指责中国市场有问题才让耐克外迁,有点干卿何事了。而且,中国市场还有一个更特殊的地方,让耐克们不得不加快外迁。即:中国的同行有着越来越高超的学习能力,它们从简单的逆向仿造,到品牌创立,再到机械自动化,几年完成了国外资本几十年的发展之路。如果继续留在中国原地升级,恐怕连核心的Flex工艺都会被学走。

事实上,耐克的担心还是多余了。

▲图片来源:如本科技

年成立的如本科技,如今已开发出:FlexSG冷粘成型柔性鞋涂系统。利用自研的3D相机和机器人技术,可在5-10分钟内完成新产品导入,应对多种喷涂工艺,实现8-12秒/只的生产节拍。

你说,耐克不外迁还有多少活路?

至于富士康印度建厂,单看成本账有合理性:印度工人平均月薪元,郑州工人平均月薪元。但如果算系统账:供应端,苹果家供应商中48%来自中国,且8成以上在华有厂;消费端,苹果在华销量占其全球销量的21%。相当于,中国市场既是苹果的成熟供应链基地,又是其主要消费市场。出于战略平衡,富士康肯定会听从苹果、均衡布局,但不可能脱离中国市场。

因此,出现富士康派郑州员工去印度培训、富士康产能回流等新闻毫不奇怪。

▲图片来源:讴歌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0431gb208.com/sjslczl/3262.html